(2024年11月26日上海市松江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
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)
一、基本评价
今年以来,区政府及其相关工作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围绕中央、市委和区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部署要求,以迎接中央和市级生态环保督察为抓手,不断完善生态环保相关规划计划,持续进行污染防治行动,扎实开展各类创建示范,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,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目标任务,本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持续向好。
但结合走访调研,发现目前松江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仍处于压力叠加、负重前行的关键期,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尚不稳固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:一是在部分关键环境指标上存在明显差距,且持续改善的难度压力较大。比如,根据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1月—10月,在空气质量指数(aqi)优良率排名中,松江区共有5次名列或并列全市最末,3次并列倒数第二或第三名,且前十个月的空气质量优良率较去年同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;9月份全市pm10浓度最高的前20条道路中,松江区有5条。二是工地扬尘、餐饮油烟、建筑垃圾违规倾倒等重点领域、重点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,群众的投诉举报依然较多。三是对环境污染风险的防范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。四是在加强协同联动、增强环境保护执法监管合力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化等。
二、意见建议
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相关重要论述精神,依法推动全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出新成效,更好建设“最生态”的松江新城,更好满足松江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,会议建议:
(一)深入谋划布局,全面推进美丽松江建设
要坚持生态优先,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,主动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,以更高站位、更宽视野、更大力度统筹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厚植松江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底。要加强规划引领,贯彻上级指标要求,结合松江实际,认真研究编制本区生态环境领域的“十五五”规划,制定出台全面推进美丽松江建设的实施方案,在原有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升级编制美丽松江三年行动计划,精心描绘建设美丽松江的施工图、任务单和评价表。要抓好创建示范,锚定2025年将开展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成果验收的时间节点,落实市级相关条例要求,全力推进未达标指标任务的拔点攻坚。同步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、“两山”实践创新基地等创建工作,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、低碳化,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松江高质量发展。
(二)强化综合治理,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
要突出问题导向,切实抓好中央、市级生态环保督察中所发现问题的整改整治,细化落实整改任务,确保整改举措见力度见实效,并加强举一反三,做到解决一个问题、堵塞一个漏洞、完善一套制度、防范一片领域。要强化重点攻坚,针对空气质量等长期性的环境问题、减污降碳等累积性的环保难题,以坚定态度、过硬举措持续开展污染防治,加快补齐源头防控、过程管理和末端治理中的短板漏洞,以突出问题整治来有效推动松江环境质量持续向好、提质进位。要坚持生态为民,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态环境的新期待,充分关注群众身边的“关键小事”,有效办理环保领域每年平均一千余件的投诉举报信访、十余件的人大代表建议,着力以生态实效回应民心之盼、解决民生之患。
(三)注重共建共治,广泛凝聚绿色生态共识
要加强法治保障,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各项法律法规,善于运用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巩固拓展生态建设既有成效,有效利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、信息披露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等法治手段破解实践难题,依法支撑美丽松江建设深入推进。要深化协同增效,压实政府、市场、企业、公众等各类主体责任,为生态环境发展“明底线”“划边框”。持续完善监管服务运行机制,加强各职能部门协同联动,加快数字赋能,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研判评估、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。要扩大宣传带动,在既有宣传平台渠道的基础上,将生态建设融入文化旅游、康养运动等广泛领域,大力倡导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、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,积极形成人人、事事、时时、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,让每个松江人既是美丽松江建设的受益者,更是实际行动者、务实推动者。